中图法 > 天文学、地球科学 > 天文学
分类号:P1
下级分类:
分类号 | 分类名称 |
---|---|
P1-0 | 理论与方法论 |
P1-09 | 天文学史 |
P1-091 | 世界 |
P1-091.2 | 古代 |
P1-091.3 | 中世纪 |
P1-091.4 | 近代 |
P1-091.5 | 现代 |
P1-092 | 中国 |
P1-2 | 机构、团体、会议 |
P1-28 | 天文馆 |
P128.1 | 天文大地测量学 |
P128.11 | 纬度测量 |
P128.12 | 经度测量 |
P128.13 | 方位角测量 |
P128.14 | 日食、月球定位及月掩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|
P128.15 | 人造卫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|
P128.2 | 航海天文学 |
P128.3 | 航空天文学 |
P128.4 | 天文导航 |
P121 | 球面天文学 |
P122 | 误差和订正 |
P123 | 照相天体测量学 |
P123.1 | 天体照相 |
P123.1+1 | 物镜相差对星相的影响 |
P123.1+2 | 光学中心的测定及对定位的影响 |
P123.1+3 | 大气色散对定位的影响 |
P123.1+4 | 天文底片 |
P123.2 | 底片上直角坐标的测量 |
P123.2+1 | 坐标量度仪 |
P123.2+2 | 误差的测定 |
P123.3 | 归算方法及计算用表 |
P123.4 | 应用 |
P123.41 | 自行的测量 |
P123.42 | 视差的测量 |
P123.43 | 目视双星轨道的测定 |
P123.44 | 流星的照相观测 |
P123.45 | 特殊问题的测定 |
P123.46 | 人造卫星的定位观测 |
P124 | 子午天体测量学(基本天体测量学) |
P124+.1 | 相对测量 |
P124+.2 | 绝对测量 |
P125 | 交食、凌掩 |
P125.1 | 日、月食理论及日、月食典 |
P125.11 | 日食 |
P125.12 | 月食 |
P125.13 | 卫星的食和凌 |
P125.2 | 行星凌日 |
P125.2+1 | 水星凌日 |
P125.2+2 | 金星凌日 |
P125.3 | 月掩星 |
P125.3+1 | 月掩恒星 |
P125.3+2 | 月掩行星及其卫星 |
P125.3+3 | 月掩彗星 |
P125.3+4 | 月掩射电源 |
P125.4 | 行星掩星 |
P125.4+1 | 行星掩彗星 |
P125.4+2 | 行星掩恒星 |
P125.5 | 彗星掩星和凌日 |
P125.8 | 食、掩、凌的预报和计算 |
P126 | 天文基本常数的测定 |
P126.1 | 天文单位 |
P126.2 | 大气折射 |
P126.3 | 光行差 |
P126.4 | 视差 |
P126.5 | 岁差和章动 |
P126.8 | 自行 |
P127 | 授时、经纬度的变化 |
P127.1 | 授时 |
P127.1+1 | 测时 |
P127.1+2 | 守时 |
P127.1+3 | 收时 |
P127.1+4 | 播时 |
P127.1+5 | 地球自转不均匀的研究 |
P127.2 | 纬度变化 |
P127.3 | 经度变化 |
P127.4 | 方位角变化 |
P128 | 实用天文学 |
P128.1 | 天文大地测量学 |
P128.11 | 纬度测量 |
P128.12 | 经度测量 |
P128.13 | 方位角测量 |
P128.14 | 日食、月球定位及月掩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|
P128.15 | 人造卫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|
P128.2 | 航海天文学 |
P128.3 | 航空天文学 |
P128.4 | 天文导航 |
P129 | 现代天体测量学 |
P1-4 | 教育与普及 |
P1-49 | 普及读物 |
P141 | 实测天体物理学 |
P141.1 | 天体照相学 |
P141.2 | 天体光度学(天体测光学) |
P141.3 | 天体色度学 |
P141.4 | 天体偏振测量 |
P141.5 | 天体光谱学(天体分光学) |
P141.6 | 天体分光光度学 |
P141.8 | 中微子天文学 |
P141.91 | 红外天文学 |
P141.92 | 电波天文学 |
P141.93 | 记述天文学 |
P142 | 理论天体物理学 |
P142.1 | 辐射转移理论 |
P142.2 | 吸收线理论、连续吸收理论 |
P142.3 | 发射线理论 |
P142.4 | 恒星大气结构理论 |
P142.5 | 恒星内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|
P142.6 | 天体的爆发和不稳定过程理论 |
P142.7 | 宇宙电动力学 |
P142.8 | 非热致辐射 |
P142.8+1 | 磁阻尼辐射(同步加速辐射) |
P142.8+2 | 逆康普顿辐射 |
P142.8+3 | 等离子体振荡辐射 |
P142.8+4 | 引力辐射(引力波) |
P142.9 | 其他 |
P144 | 恒星物理学 |
P144.1 | 恒星光谱分类、光谱型、光度型 |
P144.2 | 表面温度、有效温度 |
P144.3 | 颜色、色指数 |
P144.4 | 大小、质量、密度 |
P144.5 | 视向速度 |
P144.6 | 星等、距离、视差(用物理方法得出的) |
P144.7 | 自转、磁场 |
P144.8 | 化学组成 |
P144.9 | 分光双星和交食双星 |
P145.1 | 各谱型的正常恒星 |
P145.2 | 变星 |
P145.3 | 新星和超新星 |
P145.4 | 特殊恒星 |
P145.5 | 白矮星 |
P145.6 | 脉冲星(中子星) |
P145.8 | 塌缩星(黑洞) |
P145.9 | 其他 |
P148 | 天体化学 |
P149 | 天体生物学 |
P11 | 天文观测设备与观测资料 |
P111 | 天文仪器 |
P111.1 | 古代仪器 |
P111.2 | 天文光学望远镜 |
P111.21 | 反射望远镜 |
P111.22 | 折射望远镜 |
P111.23 | 折反射望远镜 |
P111.3 | 天体观测仪器 |
P111.31 | 中天测量仪器 |
P111.32 | 非中天观测仪器 |
P111.33 | 辅助仪器 |
P111.4 | 天体物理仪器 |
P111.41 | 太阳观测仪器 |
P111.42 | 恒星摄谱仪、星云摄谱仪 |
P111.43 | 电视望远镜 |
P111.44 | 射电望远镜(无线电望远镜) |
P111.45 | 光度计 |
P111.46 | 测热计 |
P111.47 | 干涉仪 |
P111.48 | 偏振仪 |
P111.49 | 固体探测器 |
P111.5 | 人造天体观测仪器 |
P111.6 | 天象仪 |
P112 | 天文台(观象台) |
P113 | 天文观测报告 |
P114 | 天文图表 |
P114.1 | 天体光谱图 |
P114.2 | 天体谱线波长表 |
P114.3 | 太阳系图表 |
P114.4 | 恒星与星系图表 |
P114.4+1 | 恒星总图 |
P114.4+2 | 恒星表 |
P114.4+3 | 双星和聚星星表 |
P114.4+4 | 变星和新星星表 |
P114.4+5 | 河外星系图表 |
P114.4+6 | 射电源表 |
P114.5 | 天文计算用表 |
P114.51 | 岁差表 |
P114.52 | 轨道计算用表 |
P114.53 | 食变星根数计算用表 |
P114.54 | 天体测量计算用表 |
P114.55 | 天体物理计算用表 |
P114.56 | 恒星天文计算用表 |
P114.57 | 天文计算列线图(诺谟图) |
P114.58 | 行星位置表 |
P12 | 天体测量学 |
P1-28 | 天文馆 |
P121 | 球面天文学 |
P122 | 误差和订正 |
P123 | 照相天体测量学 |
P124 | 子午天体测量学(基本天体测量学) |
P125 | 交食、凌掩 |
P126 | 天文基本常数的测定 |
P127 | 授时、经纬度的变化 |
P128 | 实用天文学 |
P129 | 现代天体测量学 |
P13 | 天体力学(理论天文学) |
P131 | 天体引力理论 |
P132n | 体问题 |
P132+.1 | 二体问题 |
P132+.2 | 三体问题 |
P132+.3 | 四体问题 |
P132+.4 | 多体问题(大于四体) |
P133 | 摄动理论 |
P133+.1 | 摄动方程 |
P133+.2 | 摄动函数及其展开方法 |
P133+.3 | 周期轨道理论 |
P134 | 太阳系内各天体的运动理论 |
P134.1 | 大行星运动理论 |
P134.2 | 小行星运动理论 |
P134.3 | 卫星运动理论 |
P134.4 | 彗星、流星的运动理论 |
P135 | 轨道计算 |
P135+.1 | 星历表计算 |
P135+.2 | 行星轨道计算 |
P135+.3 | 小行星、彗星、流星群轨道计算 |
P135+.4 | 双星轨道计算 |
P136 | 天体力学定性理论 |
P136+.1 | 天体轨道稳定性理论 |
P136+.2 | 动力演化论 |
P136+.3 | 俘获理论 |
P137 | 天体运动和平衡问题 |
P137.1 | 天体形状理论和流体自转平衡 |
P137.2 | 岁差和章动理论 |
P138 | 天体力学方法 |
P138+.1 | 天体运动方程的数学解法 |
P138+.2 | 天体运动方程的电子计算机解法 |
P139 | 现代天体力学 |
P14 | 天体物理学 |
P1-49 | 普及读物 |
P141 | 实测天体物理学 |
P142 | 理论天体物理学 |
P144 | 恒星物理学 |
P145.1 | 各谱型的正常恒星 |
P145.2 | 变星 |
P145.3 | 新星和超新星 |
P145.4 | 特殊恒星 |
P145.5 | 白矮星 |
P145.6 | 脉冲星(中子星) |
P145.8 | 塌缩星(黑洞) |
P145.9 | 其他 |
P148 | 天体化学 |
P149 | 天体生物学 |
P15 | 恒星天文学、星系天文学、宇宙学 |
P151 | 星座 |
P152 | 恒星天文学、星系天文学 |
P152.1 | 恒星统计理论 |
P152.2 | 恒星的空间分布 |
P152.3 | 恒星的运动 |
P152.4 | 恒星动力学、星系动力学 |
P153 | 双星和聚星 |
P154 | 星团、星协、恒星云 |
P154.1 | 星团 |
P154.1+1 | 银河星团(疏散星团) |
P154.1+2 | 球状星团 |
P154.1+3 | 移动星团 |
P154.2 | 星协 |
P154.3 | 恒星云 |
P155 | 银河星云与星际物质 |
P155.1 | 银河星云 |
P155.1+1 | 弥漫星云 |
P155.1+2 | 行星状星云 |
P155.1+3 | 球状体 |
P155.1+4H | Ⅱ区、发射星云 |
P155.2 | 星际物质 |
P155.2+1H | Ⅰ区 |
P155.2+2 | 星际分子 |
P155.2+9 | 其他 |
P156 | 银河系 |
P156.1 | 银道坐标 |
P156.2 | 银心位置和银河系大小的测定 |
P156.3 | 星族、次系、子系 |
P156.4 | 自转、质量 |
P156.5 | 银河系的结构 |
P157 | 河外星系 |
P157.1 | 形态、分类 |
P157.2 | 光谱、谱线红移 |
P157.3 | 距离 |
P157.4 | 亮度分布、累积星 |
P157.5 | 自转、质量、大小 |
P157.6 | 星系核的活动(包括爆发) |
P157.7 | 射电星系、特殊星系 |
P157.8 | 星系团 |
P157.9 |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|
P158 | 类星体、类星射电源 |
P159 | 宇宙学 |
P159.1 | 经典力学宇宙学 |
P159.2 | 相对论的宇宙论 |
P159.3 | 宇宙早期、宇宙起源和演化 |
P159.4 | 观测宇宙学 |
P159.5 | 宇宙大尺度结构 |
P16 | 射电天文学(无线电天文学) |
P161 | 射电天文观测 |
P161.1 | 总强度测量 |
P161.2 | 光度分布测量 |
P161.3 | 偏振测量 |
P161.4 | 频谱测量 |
P161.5 | 人造天体的射电观测 |
P162 | 射电辐射 |
P162.1 | 太阳系射电 |
P162.11 | 太阳射电 |
P162.12 | 月球射电 |
P162.13 | 行星射电 |
P162.4 | 银河系射电 |
P162.5 | 星系射电 |
P163 | 射电辐射机制 |
P164 | 干涉测量 |
P165 | 雷达天文学(无线电定位天文学) |
P17 | 空间天文学 |
P171 | 观测设备与观测方法 |
P171.1 | 气球观测 |
P171.2 | 探空火箭观测 |
P171.3 | 人造卫星观测 |
P171.4 | 星际观测站 |
P171.5 | 定向设备 |
P172 | 空间天体物理学 |
P172.1 | 紫外线天文学 |
P172.2X | 射线天文学 |
P172.3 | γ射线天文学 |
P172.4 | 宇宙线天文学 |
P173 | 星际航行动力学 |
P173.1 | 人造天体的轨道设计 |
P173.2 | 人造天体的发射和降落理论 |
P173.3 | 人造天体的运动理论 |
P173.4 | 人造天体的天文导航 |
P173.5 | 人造天体的轨道过渡 |
P173.6 | 人造天体的自转理论 |
P18 | 太阳系 |
P181 | 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|
P182 | 太阳物理学 |
P182.1 | 太阳的物理参数 |
P182.2 | 太阳观测 |
P182.2+1 | 光谱观测 |
P182.2+2 | 磁场观测 |
P182.2+3 | 单色光观测 |
P182.2+4 | 射电观测 |
P182.2+5 | 气球和探空火箭观测 |
P182.2+6 | 人造地球卫星观测 |
P182.2+7 | 日食观测 |
P182.2+8U | 、V、X、Y辐射观测 |
P182.3 | 太阳光谱 |
P182.3+1 | 光谱分析 |
P182.3+2 | 光谱图 |
P182.3+3 | 波长表 |
P182.3+4 | 分光光度测量 |
P182.4 | 太阳光球 |
P182.4+1 | 黑子 |
P182.4+2 | 光斑 |
P182.4+3 | 米粒组织 |
P182.5 | 太阳色球 |
P182.5+1 | 谱斑 |
P182.5+2 | 耀斑 |
P182.6 | 日珥和日冕 |
P182.6+1 | 日珥 |
P182.6+2 | 日冕 |
P182.7 | 太阳的磁场 |
P182.8 | 太阳的内部结构 |
P182.9 | 太阳活动 |
P183 | 地球 |
P183.1 |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|
P183.2 | 地球的结构 |
P183.3 | 地球的运动 |
P183.3+1 | 自转 |
P183.3+2 | 公转 |
P183.4 | 地球的大气光学 |
P183.5 | 天体与地球的关系 |
P184 | 月球 |
P184.1 | 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|
P184.2 | 大小、质量、距离、视差 |
P184.3 | 形状 |
P184.4 | 运动 |
P184.4+1 | 自转 |
P184.4+2 | 天平动 |
P184.5 | 月球表面物理及观测方法 |
P184.5+1 | 反照率及颜色 |
P184.5+2 | 月面各细节的偏振测量 |
P184.5+3 | 温度、辐射 |
P184.5+4 | 月球光谱 |
P184.5+5 | 月球磁场 |
P184.5+6 | 月球的红外观测 |
P184.5+7 | 利用月球的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 |
P184.5+8 | 人和仪器在月球上的就地观测结果 |
P184.6 | 月面坐标及月面图 |
P184.6+1 | 月面坐标及月面山地高度的测定 |
P184.6+2 | 月面地质图 |
P184.6+3 | 月面土壤图 |
P184.6+4 | 月面边缘图及其改正 |
P184.6+5 | 月面山的高度测定 |
P184.6+6 | 月面照片 |
P184.7 | 盈亏现象(月相) |
P184.8 | 月面状况 |
P185 | 行星、卫星、彗星、流星、陨星 |
P185.1 | 水星 |
P185.11 | 观测 |
P185.12 | 形状、距离、大小、质量、密度 |
P185.13 | 公转、自转 |
P185.14 | 亮度、光谱、偏振、温度 |
P185.15 | 表面特征 |
P185.16 | 大气 |
P185.17 | 结构 |
P185.18 | 卫星 |
P185.2 | 金星 |
P185.3 | 火星 |
P185.4 | 木星 |
P185.5 | 土星 |
P185.6 | 天王星、海王星、冥王星 |
P185.7 | 小行星 |
P185.8 | 彗星、流星、陨星 |
P185.81 | 彗星 |
P185.82 | 流星、流星群 |
P185.83 | 陨星 |
P185.9 | 行星际物质、黄道光、对日照 |
P19 | 时间、历法 |
P191 | 年代学 |
P192 | 计年法 |
P193 | 季节、时令 |
P194 | 历法 |
P194.1 | 比较历法 |
P194.2 | 公历(阳历) |
P194.3 | 古代历法 |
P194.9 | 其他历法 |
P195 | 历书 |
P196 | 历书对照表 |
P197 | 天文年历 |
P197.1 | 中国天文历 |
P197.2 | 各国天文历 |
P197.3 | 航海历书 |
P197.4 | 航空历书 |
P197.5 | 星历表 |